close

ghhgh dfdfdf hjhjj hjhjjj hjhjj 

特技飛行解析
低空滾轉是特技飛行失事率最高課目
2002年7月,烏克蘭空軍Su-27UB進行低空滾轉飛行表演時失事墜地,造成近80地面觀眾喪生的慘劇。其實根據航空史的記錄,特技飛行失事率最高的課目,就是類似這種低空滾轉的飛行動作。原因是飛機在低空進行這種高難度的飛行動作時,如果出現發動機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,過低的高度將無法提供飛行員「改出(RECOVERY)」的高度。2004年的桃園航展,國人有幸目睹Su-26特技機低空特技的風采,正是建立在飛行員藝高膽大的飛行技巧。
回顧2002年7月,烏克蘭空軍失事的Su-27UB在失事前,是進行一連串的低空滾轉,包括了副翼滾及桶滾。由現有資訊可見,Su-27UB進行一次標準的低空低速副翼滾,但是在動作做一半,也就是飛機正處於倒飛狀態時,飛行員帶桿將飛機帶入一個向下俯衝的桶滾,但隨即失事,左機翼首先擦撞地面,飛行員在完全失控的狀況,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可以彈射逃生的角度下順利啟動逃生裝置,棄機彈射。
雖然這起失事,烏克蘭空軍並沒有正式提出失事說明,但如果排除發動機故障與操作系統失靈這兩項因素,飛行員因誤判高度導致失事的可能性極大,這種屬於飛行員操作失誤的案例,在航空失事調查上是極為普遍的。
一個可能的解釋是,這架失事的戰機極有可能是飛行員忽視座機「下沉率」過大所導致。而飛行員也可能大意而忽略了飛機當時極有可能是機內油料「滿載」的情況,在機體重量大,速度、高度不足而又是處於接近「失速(STALL)」狀態,飛行員就算要進行「改出(RECOVERY)」的處置也來不及。
失速速度需要被準確的確定,是因為飛機在達到最大升力前,飛機已在高攻角姿態飛行,由於機翼上強烈的氣流分離,使飛機處在一複雜的流場中,此時一個小小操作或環境改變,往往會導致劇烈的氣動力和全機的力矩變化,並將嚴重影響操控甚而失控,這次失事的Su-27UB極有可能因此失事。因為如果飛行員直接將戰機做完一次完整的副翼滾,而不讓飛機進入筒滾,失事或許會避免。
依當時的情況顯示,Su-27UB在最後撞地前已處於高攻角的飛行狀態,而在這種情況將會出現的氣動現象分別是,抖振(Buffet)、機翼搖擺(Wing Rock)、機翼下墜(Wing Drop)、機頭晃動(Nose-Slice)、劇仰(Pitch-Up)、大攻角下側向穩定性的損失、大攻角下滾轉控制失效等等情況。
其中,「機翼下墜(Wing Drop)」及「大攻角下滾轉控制失效」這兩項因素幾乎可以證明戰機失事前的狀態。因為「機翼下墜」就是於高攻角時,由於翼尖氣流不對稱分離,隨之產生之滾轉失控。而「大攻角下滾轉控制失效」,則是由於副翼區域之氣流皆因攻角效應而分離失速,因此會造成滾轉控制的失效。
低空死神 飛機下沉率及大攻角失速
再以美國波音公司為例,從1974年至1984年10年間低空事故共發生176件,其中20次就是由於飛機下沉率過大及大攻角失速,造成機毀人亡的不幸事件。而近代高性能戰機,為達成其設計任務與需求,發揮飛機的最大可操控能力(如最大轉彎和最大瞬間轉彎率),不可避免的在訓練或任務飛行中,必須使飛機進入高攻角的失速區操作,由於高攻角飛行先天的氣動特性與操控能力不足,時常造成飛機失控而失事。
依據美國的統計1966至1970年間,因失速和螺旋而失事的戰機高達225架,喪生110位飛行員,光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當時平均每月損失2架戰機,這些失事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狀況,那就是飛機當時的高度,多半不足以讓飛行員有進行「改出」的機會。
就飛機氣動學理而言,飛機的機翼是否設計良好?主要反映在最大升力係數的限制上,飛機的設計必須考量提升飛機的最大升力係數,它不僅有助於轉彎和操作能力,同時也影響起降速度及需要之使用跑道長度,降低失速速度和增加高空之操作升限。
此外,失速速度需要被準確的確定,是因為飛機在達到最大升力前,飛機已在高攻角姿態飛行,由於機翼上強烈的氣流分離,使飛機處在一複雜的流場中,此時一個小小操作或環境改變,往往會導致劇烈的氣動力和全機的力矩變化,並將嚴重影響操控甚而失控。
土產雷虎 快滾、翻觔斗 精準操控
「雷虎」小組在1988年間,由於當時我方空軍的戰力因戰機老舊而呈現不穩定情況,所以空總位了要讓戰機部隊能全心全力應付作戰任務,這才將特技飛行表演的任務交給空軍官校,而由空軍官校的教官組負責接下這個具有榮譽的傳統,空官並針對AT-3A教練機的單調塗裝進行檢討,後改以「三色飛燕」做為空官與「雷虎」小組AT-3A的標準塗裝。
多年來,空官教官組的特技飛行任務,由王永順、國樸、陳文盛到李錦泰等,也都繼續發揚這個具有提振民心士氣的特技小組。雖然表演機並不是較令一般人感到興奮的戰機,而是官校現有的AT-3A教練機,但是所謂「外行人看熱鬧,內行人看門道」的前題下,速度較慢的教練機反而能夠以「更接近觀看者的眼睛高度」來進行表演,其難度與危險性反而更高。
目前,「雷虎」小組的表演課目分別是7機大雁隊型通過、7機菱型小轉彎、單機倒飛、6機箭型低速通過、單機4點滾、6機觔斗、單機連續快滾、6機扇型展開、單機小轉彎及觔斗、4機菱型桶滾、雙機正倒飛、雙單機交叉轉彎、4機向上炸彈開花、6機向下炸彈開花與單機垂直鑽昇滾。
未來,「雷虎」空中特技飛行小組的運作,仍然會依其光榮傳統,繼續保持高度專業與技術進行。同時,在人員的訓練上也將持續精進,以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成就。
在空軍飛行圈中,「雷虎」的品味是相當高的,這是在所謂「台南時代」就流傳下來的,到了岡山之後,這項追求高品味的傳統也依然在每一位「雷虎」隊員的心中滋長。
尤其是,空軍是重視傳統與講求戰技的族群,「雷虎」的前景,正如其慣有的定律:「讓每一次的飛行表演都可以在最接近觀眾的視界內完美進行」。
雷虎小組 刀鋒飛行的使者
「雷虎小組」是我國唯一的特技飛行隊,由於特技飛行是游走於刀口邊緣的技術,因此有必要為讀者解說基本特技飛行的流程與關鍵技巧。
我國空軍特技飛行小組,在1988年6月以前,都是由駐防台南第1飛行大隊的戰機做任務的編組,長久以來均是以「雷虎小組」做為代號,擁有相當的成就,其飛行技術也非常精練,曾參與多次國際飛行特技觀摩。
但基於戰備任務的考量,空軍將這個特技飛行小組的編制納入空軍官校的教官組之內,以國人自製的AT-3攻擊教練機做為表演機種。由於AT-3的低空操控特性相當優異,因此在做低空特技表演時,比起過去所使用的F-5E戰機更為得心應手,可以比過去用更低的速度、更低的高度與更緊密的編隊隊形做表演。
飛行特技要求的不外乎是「編隊緊密」、「高低速交叉」、「隊形變換靈活」、「操作順暢且易於觀眾觀賞」等。
為了要達到這些目的,擔任表演的機隊勢必要飛的低,也要飛得慢,更要飛的緊密,讓地面上的觀眾幾乎是看到機隊裡的飛機是「機翼疊機翼」。
就飛行領隊而言,如何保持速度、高度及航向,讓每一次的「PASS」都可以在最適合觀眾的視野中出現。要飛的「精」,更要飛的「準」。
飛行領隊最重要的,就是要保持一個既定的航線,同時也不可以出現激烈的操作,因為領隊機只要上下跳動1呎,身邊的2號及3號僚機可能就要做10呎的修正,而最靠外側的4號及5號僚機極可能就要上下跳動50呎了。
同時,領隊也要隨時做風偏修正,因為飛機在做立體動作時,如果面對大側風,一般來說,每一個飛行員都是伸長的右手大姆指一直在修正調整片開關,而左手也隨時在前後移動節流閥(油門),就怕沒編好隊。
「雷虎小組」的失事率算是相當低的,1966年一架F-5A戰機在台北中興橋擔任國慶日表演時,因為飛得實在太低,結果撞上高壓線,導致戰機一頭栽進沙洲上,飛行員當場殉職。最近的一次是在1995年,少校飛行官徐海華在進行低空滾轉時,因「空間迷向」而造成飛機撞地。機種正是目前使用的AT-3攻擊教練機。
空官65期的徐海華是擔任空軍特技小組的演練時,進行「單機低空4點滾」時,在飛機進入第5次滾轉時,因機頭過低而當場撞毀在接近跑道頭的外場邊。飛行員由於高度過低,而且飛機又是處於滾轉的狀況,對彈射跳傘的角度相當不利,因此飛行員根本就沒有機會逃生。
據研判,徐海華在進入第5次滾轉時,極可能就是陷入了生理上的「空間迷向」的狀況。
 

 

hello
hi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徐家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